近日,我院成功承办了由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培训配合师资培训主题设置了八个主题工作坊内容,成为此次培训班的鲜明特色和吸引学员积极参与的亮点。在我院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妇产科副主任白桂芹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主持了智能模拟产妇大出血急救训练的工作坊,骨干师资班的学员在观摩并参与演练后纷纷表示:“真实全景、生动逼真、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同时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精神,印象十分深刻”。
分娩机制是产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产后出血往往是发病急、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病情危重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工作坊现场,冀静、李琛、江玉、王丽莎、潘怡霞这5名我院妇产科医师分别饰演着不同岗位的人员,分别是指挥抢救的产科值班医师、最先发现产后出血的助产士、产房的巡回护士、刚刚入科的规培学员、负责SIMMOM模拟人的后台操作的技术支持。参与示范演练的医护人员针对产后出血和正在“呻吟”的SIMMOM模拟产妇患者,迅速病情评估后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开展急救处理,使产妇生命体征渐趋稳定。演练结束后,白桂芹主任医师对学员提出的急救专业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在示范演练结束后的现场,临床操作与讲解讨论实时穿插,例如讲解手取胎盘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通过电脑记录回放分析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改进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优化的流程和急救方案。参与抢救者更加明确自身作用,也提升了彼此的配合默契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抢救演练模拟方案也关注重患者的“情感体验”,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模拟人与模拟系统已可以模拟出多种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反应,例如子痫、气胸、舌水肿等。“我们指导学员关注模拟产妇在呻吟、会诉说以及发生病情变化等一些细节,提醒学员在临床实践中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冷冰冰的机器人,所以在抢救过程中也需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精神。”白桂芹主任医师表示,“模拟演练不仅培训急救技能,也为学员们拓展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学会“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医学模式”。
智能模拟产妇大出血急救训练的工作坊不仅使得抢救流程更加科学化,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及规培学员对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多功能模拟人对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产科急救进行临床医学教学,不仅避免了治疗失误的危险性,而且可反复为各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演示出准确的效果,同时熟练掌握并运用在临床实践中可能是挽回垂危患者生命的关键!该工作坊积极发挥了妇产科临床模拟教学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实践内容,将进一步加强我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能力,更好地提升我院和陕西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