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充分发挥挂靠在我院十六个专业省级质控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与完善质控中心功能,形成省、市质控中心联动机制,建立省级质控中心与陕西省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协调运作的良好运行模式,促进陕西省整体医疗质量提升,我院于2016年5月成立“省级质控中心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办公室在医院和省卫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屡次受到省卫健委领导在全省医政工作会、全省质控工作会上的表扬,各地市、各医院纷纷就质控中心管理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前来取经,2019年施秉银院长、2020年马现仓副院长先后代表医院就质控中心管理思路与方法在全省质控工作会议上做经验分享,现就办公室开展具体工作报道如下:
一、建立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引导质控中心开展工作
建立《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质控中心工作职责》、《质控中心管理办法》、《经费使用办法》;每年召开工作会议2次,总结本年度工作,部署下一年工作重点;针对日常管理与特殊任务,经常性的深入各质控中心调研、沟通。

二、促进各专业逐步完善质量控制关键指标的建立
建立本专业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关键指标,是质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作目标,是引领省质控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举措,是履行督导、指导、改进质量的主要依据,故要求每个专业均要建立质量监测指标。目前肾移植、麻醉、院感、重症、护理、消毒供应、病理、精神、血液净化、体检十个专业质控中心已建立本专业的质量监测指标,并完成质控手册的编写,明确了各专业的工作章程和质量标准,并且部分质控中心针对质量手册、质量指标的准确应用与有效执行开展相关培训与现场指导。

三、加强质控人才队伍建设
质控中心开展质量督导工作有赖于督导专家的参与,督导专家业务能力的强弱、专业水平的高低、对行业法律法规理解与灵活应用的程度及管理理念、知识和方法的先进性,均会影响其对所辖医院质量精准帮扶的深度和广度,即督导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其是否能依据标准准确评估和正确督导各级医院的医疗质量,所以督导专家的遴选和培养尤为重要。
(1)举办督导员核心能力培训班:对质控中心的督导专家进行系统的同质化培训,使其在条款判定、制度落实、追踪法的应用等方面达成共识,为督导员提供了新的质控思路和方法。2019年5月,办公室举办针对十六个质控中心的来自院内外的70名督导员的核心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医院管理体系构建、医疗质量管理目标构建、追踪法的应用、访谈技巧、质量持续改进方法等,授课师资是国家级质量评审员、大型综合医院管理者、省级质控中心资深主任。

(2)对外交流与培训:组织多专业质控中心前往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质控中心管理先进省市进行学习访问交流

四、建立多中心联合医疗质量帮扶机制,下基层达120家医院
2016-2020年先后组织20余次多专业联合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督导工作,共有13个质控中心、120位省级专家参与,共帮扶9个地市的120所三级或二级医院,开展培训99场,受众达60000余人,通过联合帮扶活动,充分调动与发挥医院及各专业人员对区域医院的帮扶、指导,彰显了交大一附院各专业质控在区域的价值与引领作用,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各地市卫健局也表示,借助质控中心平台,将日常质量管理与专项质控工作相结合,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质量; 受帮扶的医院表示,质控中心到基层指导都是平时很难有时间莅临的省级各专业的大牌专家,并且真正做到了一对一帮扶,发现并能寻找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持续改善,对基层医院有意义、有效果。
培养督导专家队伍

五、促进各专业质控中心三级质控网络管理架构的建设
促进各专业质控三级网络管理架构的建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质量管理格局,其目的是发挥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使指令性任务迅速分解落地,辐射各地市各级医院,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全覆盖,缩小地区、学科、机构之间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目前重症医学、消毒供应、院感、血液净化、护理、麻醉、病理已经建立或部分建立以省质控中心为核心的覆盖各地市的55个二级质控中心,逐步完善陕西省质控三级网络管理架构。
陕西省质控三级网络管理架构

六、扩大我院省级质控中心设置
2016年协助我院申报院感质控中心获批,2017年协助申报精神、静配质控中心获批,2018年协助申报整形、体检质控中心获批,截止目前我院有16个专业省级质控中心。
七、完成指令性任务
2019年11月底,受省卫健委委托,组织策划血液净化、消毒供应、院感、重症、护理五个专业质控中心、8位专家赴清涧县医院开展为期一天的医疗质量改善效果追踪评价工作,形成清涧县医院医疗质量改善效果追踪评价报告呈报省卫健委。